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庇變涸趯ψ匀皇挛锏奶骄亢瓦\用科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發展了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對幼兒來說,游戲是最快樂、最生動、最豐富的活動,因此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科學活動,既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促進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一)將游戲與課堂教學有機的整合
1、游戲與健康活動的整合
讓孩子參加體育鍛煉無疑是一件枯燥的事,如果將健康活動與游戲有機結合,孩子將會愉快的接受。例:我園以提高幼兒身體素質為目的的“體能達標測試活動”,通過三年三次測試,鼓勵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為了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我園在設置活動項目時,我園力求使游戲和運動有機整合,活動項目以孩子感興趣的游戲形式出現,如“小兔跳跳跳”、“過小橋”、“大家來跳繩”等,游戲的介入使原本枯燥而單調體育鍛煉變得有趣了,大大激發了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使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增強了體魄。
2、游戲與科學的整合
科學領域的數學活動相對有些抽象和枯燥,如能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既可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如:中班數學活動學習“7”以內的數,教師用“幸運闖關”的游戲,貫穿課堂教學,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次“闖關”成功為本組贏得一面小紅旗,最后以紅旗的多少確定冠、亞軍組。游戲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簡單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更好。
3、游戲與社會活動的整合
社會是個大課堂,孩子的游戲是孩子社會生活的體驗,孩子對社會生活的體驗會不知不覺地反映到他們的游戲中。例:國慶節長假后,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探討著有關國慶的新聞趣事,特別對我市新開放橋頭公園和建成不久的淮河文化廣場感興趣。在區角游戲中,他們“建龍湖大橋、搭音樂廳”玩的不亦樂乎。由此產生了“我是蚌埠人”主題教學活動。通過“家鄉知多少”,讓孩子了解大禹文化、雙墩文化;了解家鄉的舞蹈——花鼓燈、了解家鄉的特產懷遠的石榴、五河的螃蟹等,激發孩子愛家鄉的情感。
(二)游戲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的方式
游戲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非常大,向教學活動滲透的方式也很多,運用得當能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呈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運用方式。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呈現方式主要有:
1、游戲整體引入法:將游戲整體引入教學中,使教學目標滲透到游戲中,達到游戲與教學一體化。例:小班科學活動“1和許多”。以故事“小貓釣魚”為主線,老師扮貓媽媽表示數量“1”,全班幼兒扮小貓表示數量“許多”,整個教學以貓媽媽和小貓一起鍛煉——釣魚——燒烤——野餐——回家等游戲環節進行,在游戲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讓始終讓孩子自己去發現“1和許多”。再如:小班健康活動“熊貓玩球”,教師扮熊貓媽媽,幼兒扮熊貓寶寶,一同在竹園內玩跳羊角球。此方法多用于小班。
2、游戲部分引入法: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在適當的環節引入游戲,以提高孩子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
、儆螒驅敕ǎ河糜螒蚍绞介_始,孩子們感到現在是做游戲,不是上課,積極性會高些。
、谟螒虿迦敕ǎ航處熞罁虒W的需要,在課堂教學的中間環節插入游戲,提高孩子學習興趣。
、塾螒蜓由旆ǎ涸诮虒W活動的結束部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學習的欲望仍很強烈,教師可用游戲延伸法,在游戲中延伸教學內容。
3、游戲競賽法:在教學中設置競賽環節,通過比勝負的方法,讓孩子體驗成功的快樂,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例:“幸運闖關”、“接龍”、等游戲,以競賽的方式,激起幼兒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此方法特別適合中大班的孩子。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2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的內容應該生活化,幼兒的科學探究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生活和環境中常見的事物,有益于保持幼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從小就善于觀察和發現”。
《洗洗鵪鶉蛋》就取決于幼兒的日常生活,同時,也正好適合于我們正在開展的主題,雞蛋是孩子們經?吹降,也經常吃到的,但卻很少有機會去真正的觀察、了解它;顒又,我從幼兒的已有經驗出發,讓每位幼兒親自參與到活動中去,通過觀察、嘗試等活動,讓幼兒感知雞蛋、鴨蛋、鵪鶉蛋的不同,以及蛋和他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知道吃蛋對身體有益。在過程中,不僅激發幼兒對探索蛋的興趣和欲望,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且使幼兒的學習性、主動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活動結束后,孩子們都能夠說出蛋的基本特征、,能夠正確區分出雞蛋、鴨蛋、鵪鶉蛋。
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并給鵪鶉蛋洗澡。為此,我首先出示鵪鶉蛋媽媽,為幼兒制造一個情景,鵪鶉蛋媽媽很傷心,自己的寶寶臟臟的,有什么辦法能讓鵪鶉蛋媽媽開心,讓寶寶變的干凈一點。為此,孩子們開動自己的小腦筋,分別說著自己的想法。對啦!給鵪鶉蛋洗澡,孩子們想到了這個辦法,于是,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清水,問問孩子們是否能洗干凈,孩子們都說能。隨后我請幼兒動手為鵪鶉蛋寶寶洗澡。通過孩子們的清洗,發現并沒有洗干凈,于是我出示事先準備好的白醋,請幼兒聞味道,說說這是什么?這下我問孩子們能不能洗干凈,有的小朋友說能,有的還說不能,我就請幼兒再一次進行探索,結果,不出一會兒,就聽到有的孩子在說:“老師,我把蛋寶寶洗干凈啦!你快來看!”不一會,同樣的話又從其他小朋友嘴里傳出來。孩子們都興奮的不得了。通過這幾個環節,我想,孩子們已經喜歡上這種探索、發現的科學小實驗。既讓幼兒增強了對科學活動的興趣,也發展了孩子的多種能力。
本次活動,我始終圍繞教學目標,各個環節從易到難,步步遞進。當然,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在為孩子們準備清洗的碗時,由于準備的不充分,導致幼兒5個人一個碗,在洗的過程中,造成了幼兒的擁擠。在引導幼兒對蛋寶寶進行清洗時,沒有首先提示幼兒清洗時要小心,輕拿輕放,也導致了幼兒在拿鵪鶉蛋清洗時,直接捏碎了蛋寶寶。這些都是以后要注意的地方,科學活動是非常嚴謹、認真的活動,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對我有所進步,在今后的科學活動中能夠積累經驗,繼續進步。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3
本次活動的設計及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用心的,但是經過上課之后,讓我又有了幾點新的想法:
1.活動的導入。
導入部分我原來的引導語較為平淡“今天老師帶來了另一個幼兒園小朋友們拍攝的一段廣告,請你們看看他們在廣告里都做了些什么?”激發幼兒的興趣欠。如果我設計為:提問——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師伸出手指問幼兒,幼兒即興回答。)這樣的提問設疑,可以使幼兒發散思維的大膽去想、去說,因為誰也不知道老師到底想說“手指”是什么,這樣的問題還能夠與“導入視頻”中的環節吻合,既能夠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能夠與視頻巧妙的結合!
2.幼兒操作“印指紋”部分。
因這是科學活動,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是不可缺少的;又因不能就一而一的原則,我考慮到可以在探索環節整合“數學領域內容”,但是我只是一味的想到了“操作、探索的不可缺少和整合領域”,卻沒有適時的考慮到幼兒年齡的特點,所以使得印“指紋印”的環節顯得很拖拉,而且不僅時間很長、效果也不是很好,有很多幼兒的指紋印的不是很清晰,也導致了后面的點數環節出現脫節,可見,讓幼兒自己印指紋印是不太合適的。不如就讓幼兒用放大鏡來直觀的觀察自己的指紋,然后將觀察到的記錄到記錄表上,這樣或許在節約時間的同時,能夠讓人覺得本節課是由科學的、操作的、探索的、整合的一系列活動而呈現出閃光一面。
3.忽略了大班幼兒已會識字的能力。
在認識指紋的環節中,我本想有一環節是請幼兒根據指紋的樣子,為三種不同的指紋起名字,從而起到發散幼兒想象力的目的。結果,在出示指紋圖片時,下方寫上了指紋的名字,孩子們還沒有來得及發散思維,就被指紋的“正確”名字把思想牢固了,不僅沒有展現出“發散幼兒想象力”的閃光之處,還適得其反,顯得老師不夠靈敏!
總之,本次活動經過了反思后,覺得有很多不足和能夠改進的地方,我將會在今后繼續將本次活動完善,并嘗試試教!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4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首先運用多媒體《海底總動員》的視頻激發幼兒對海洋世界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大海這個龐大的世界里,它的隱藏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當小朋友問我海洋里的某種魚是什么魚時,我一時也說不上來,于是我就讓小朋友先猜猜,接著我們就一起上網查資料,課后我感覺我的知識太少,對活動的掌握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豐富知識。因而我也給幼兒觀看幻燈片《海洋世界》,讓幼兒邊看邊聽,了解了很多有關海洋世界的知識。最后我讓幼兒看看海洋污染的嚴重后果,萌發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大海的情感。
本次活動取得的效果是
1. 境創設好,導入自然(觀看《海底總動員》),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麗,幼兒能直觀的了解海洋環境,并認識海洋動物。整個環節鼓勵幼兒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2. 教學中,通過觀察、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動植物們的生長特點, 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3.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情境體驗、自主學習、多種游戲等等,使幼兒始終在一種愉快、舒展的狀態中學習;
4.讓幼兒感知環境污染的嚴重后果,萌發了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反思活動存在的不足:
1.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表現老師對幼兒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評和互評;評價側重于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評價。
2.應該豐富自己對海洋的知識,了解一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征及生活習性。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5
本月我們開展《有趣的線》主題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神奇的“線條”無所不在!
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線,縫衣服的線、織毛衣的線,電話線、電燈線,門簾上的線……我們注重捕捉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從帶領孩子去尋找什么是“線”,到觀察千變萬化的神奇線條,從而探索線的用途,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 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讓幼兒探索線的特性,幼兒興趣頗高。
如在《電線變變變》活動中,我們收集廢舊電線顏色多樣,易彎曲、易伸直,變化萬千,在幼兒操作活動時,提供這一素材,不僅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還能為幼兒豐富想象力構建舞臺。 本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借助電線色彩鮮艷,可隨意造型這一特點,以觀察性、開放性提問為中介,以誘發積極思維,大膽操作,自主表達為核心,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讓幼兒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識。
如:在變化電線造型時,幼兒能說出很多種與之相象的造型(娃娃的臉、花朵、水果)等。這些幼兒想象出的都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很自然地與電視、現實生活中的所見聯系起來。于是我找到了現場扎辮子的幼兒與幼兒的創作作了比較,一方面肯定了幼兒的想象,另一方面讓未想到的幼兒很直觀的感受。并及時地加以表揚,增加幼兒創作的欲望。
第一次操作活動時,教師只是為幼兒提供材料,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大膽操作,隨意造型。由于中班幼兒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且模仿性強,故在這個環節中只出現幾種簡單的創意,但也有幼兒對同一造型出現了不同的想象結果。
第二次操作,教師讓幼兒把自己創意的造型立體化,但我卻忽視了,有些是不適合站立的。幼兒在操作時,在將物體加以穩定的同時,還利用彩的積木造型進行裝飾,這是我沒想到的,說明幼兒的思維非;钴S,能突破老師的要求,他們渴望更多、更美的效果出現,及時的鼓勵、表揚會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因此,我并不埋怨幼兒,而是拿出幼兒作品加以肯定。 在整個過程中,活動過程層次清晰,過渡自然,教師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通過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說一說,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教師只是作為一個支持者、引導者、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的精神.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6
《多彩的樹葉》是一節貼近幼兒生活,并且是幼兒特別感興趣的課題。
從剛入秋開始,幼兒園就可以看到四處的落葉,在散步的時候,有許多小朋友就會問:為什么有些樹葉變黃了,有些樹葉落下來了,而有些樹葉還是綠綠的呢?因此,該課題是小朋友們感興趣的。另外,根據本班幼兒的水平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第一,按大小、顏色給樹葉分類,并培養幼兒細致的觀察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通過觀察探索這個身邊隨處可見的小景物——葉子,來培養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幼兒了解自然,熱愛自然。
課前,我布置了一個任務,我讓家長帶小朋友們去公園撿落葉帶到幼兒園,這為接下來的課程《有趣的樹葉》做了經驗上的準備和物質準備;顒又,我通過先讓幼兒對在公園采集來的許多不同的樹葉用看看、摸摸、聞聞等多種感官感知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的異同,再從大小、形狀、顏色、手感等方面進行比較并積極進行分類,不僅使幼兒在探索過程中,能通過看看、摸摸、聞聞等多種感官感知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的異同,讓幼兒能積極地給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分類,還能讓幼兒從不同方面認識更多不同樹葉。
在本次活動中,小朋友們收獲頗多,幼兒認識了楓葉、銀杏葉、茶葉等,知道了楓葉的形狀像手掌,摸起來軟軟的,入秋就會慢慢變紅;銀杏葉的形狀像扇子,小而薄,入秋就會慢慢變黃,茶葉的形狀是長長的橢圓形,摸起來比較厚實,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屬常綠樹葉,而且,茶葉曬干能泡出美味的茶。另外,小朋根據大小形狀進行分類。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較高,按大小顏色分類等都沒有問題,但是對于“常綠樹葉與落葉樹”的概念很模糊,但是對于初次涉及“常綠與落葉”的他們來言已經很不錯了。
另外,本班幼兒在感知葉子厚薄方面不夠敏感,許多幼兒對其中的細微變化把握不夠,因此,在一日活動中,我在平時會鼓勵幼兒盡量用多種感官,通過看看、摸摸、聞聞等感知外界事物,久而久之,不斷培養他們形成敏銳的觀察力。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7
科學活動《我的關節會表演》這個教學活動是《從頭到腳》這個主題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在這次的雙高課的教學中,我選擇這個教學內容是在聽了一個省級送教下鄉活動中的一節公開課后得到的啟發,這位執教的老師能把這樣一個比較枯燥的教學活動上的如此的精彩,使我受益匪淺,所以這次的雙高課正好也是這個主題中的教學內容,于是,我就決定把這個內容搬過來,試著也來嘗試一下,感覺一下自己在執教后的效果。
在設計教案時,我首先對這個老師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回憶,然后找到聽課筆記進行回憶和筆記的對比,看看整個的教學過程是否相似,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教學設想和班上孩子的水平進行教案的設計。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用一個電視節目中的一個大型游戲《墻來了》引出課題,讓孩子們做做游戲,感覺一下身體和手臂的靈活性,再提供給孩子每人兩個紙盒,把紙盒套在手臂上再做同樣的動作,體驗一下套上紙盒和沒套上紙盒在做動作時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從而得出結論:沒套上紙盒手臂做動作是非常靈活的,套上了紙盒手臂做動作就不靈活了。在此基礎上向幼兒提問:我們身體為什么這么靈活的秘密在哪里?從而得出因為我們身體有關節,關節的主要特征是能伸直、能彎曲、能轉動,因為有了關節,所以我們的身體才會這樣的靈活。再進行生活經驗的回憶,我們在生活中關節幫助我們做了哪些事情,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最后這個環節我還是回到開頭的游戲《墻來了》,不同的是我采用了課件,在視頻和音響的共同作用下,孩子們在游戲時的興趣比剛開始時游戲的興趣要高。整個教學活動,孩子們的興趣是比較濃的。
現在上完了課靜下心來,仔細回顧整個的教學活動,感覺到一個枯燥乏味的科學活動能夠讓在孩子們充滿興趣和歡樂的情景中開展活動,這完全得益于游戲,孩子們在游戲的情景中獲得知識、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充分符合《綱要》中指出的: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要依賴游戲,何況是枯燥的科學知識呢?幼兒在科學游戲中獲得相關科學知識,如果詢問幼兒喜歡科學游戲嗎?每個人都會回答“喜歡”,原因就是科學游戲可以動手玩,“玩”是游戲的主旋律。在“玩”的過程中,我們注重雙手和大腦的并用。就如陶行知先生的《手腦相長歌》所說:“人有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蓖娌粌H僅要玩的熱鬧,還要玩的有效,有效地激發幼兒思維的火花,從而獲取經驗、知識。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8
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樹。先通過圖片讓小朋友們認識四種常見的樹,有桂花樹、玉蘭樹、橘子樹和梧桐樹,好在這四種樹我們原先在中午飯后的散步時間已經認識過了,所以小朋友都能講出一些東西來。對這幾種樹認識之后,我又讓小朋友看其他多種的樹,對這些樹進行分析比較,說說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我發現在我的引導下,小朋友對各種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總結得挺不錯,回答問題的思路也對。
其實我在教學活動的時候,經常會關注孩子的思維過程,我覺得孩子的思維過程的成熟才是孩子的成長過程。
在這個活動中,我能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對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分析過程,有的`孩子的確是分析很到位,有的孩子根本連分析的方向也沒有,只是聽著別人說,雖然也是在感受這個過程,但是畢竟不是主動地去參與這個過程,這就失去了一個自己主動學習的機會,自己的思維的轉變也是被動地成長的。
所以,在許多次的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是要逼著小朋友去主動地學習,要他們大膽地去講,即使講錯了,那也是一個整合的過程,是一個重新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重新建構的過程中,小朋友的思維得到碰撞,進行重組,建立了新的正確的思維過程,這是很重要的。這個過程比單純地學習知識更重要。
我們每天的教學活動都在進行這樣的過程,這種過程讓我覺得跟小朋友互動時感到很開心,也很有趣。當小朋友有新的思維方法學到之后,我會覺得很有成就感,因為我覺得這種東西學到才是真正地收獲了,這種習得是有益于他一輩子的所得。其實我們真正的學習目的也在于這里,比如,昨天的數學活動《二等分》,有的家長會說,這個活動有點簡單,但是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對孩子來說,他一點也不簡單,因為,我們關注的是一種分析判斷的科學方法的習得,當孩子在探討用多種方法對長方形進行平分的時候,一種方法可以參照前面學過的對折的方法來進行,但是用對角線對折之后,兩個小三角形不能完全重合時,這時這兩個圖形還是平分嗎?這就考驗孩子的思維能力了,當我一個問題下去之后,孩子們啞口了,但是眼睛卻死死地盯著我的演示,注意力相當集中。最后,在我的一步一步引導下,有個別孩子開始說出了一點點苗頭,周家樂說:“把它反過來,把他反過來!币馑季褪亲儞Q一下圖形的擺放位置,嘗試進行同方向比較,這是一種思維碰觸的火花,我及時肯定了他,并且幫助了他提升。后來又有吳昌永不停地用兩只手合在一起比劃,其實他的意思就是要用重疊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小三角形的大小。這個思考的方向很對,很有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只是他不能很清楚的表達出來,所以,需要我及時地幫助他用語言表達出來,肯定他的方法。這樣的過程真的很開心,師生之間在合力解決一些問題,在共同找到一個答案,孩子在成長,教師在收獲,這不正是我們想要的教學效果嗎?所以,就憑這一點我就可以說,這就是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9
這是我實施的一課多研教學研討活動,這一稿為集體研討后形成的比較完善的第四稿。在前三次的教學實施后,研討中分別指出:
1.目標過散,整節活動難度提升不夠;
2.幼兒看似一直在操作,但操作目的性不強,大多只是在擺弄工具;
3.環節之間缺少上下串聯的脈絡等。
于是在第四稿中結合幼兒興趣點,將重點放在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
組織教學實施后證明,經過前三稿的設計、教學組織、反思、修改到最后完善的第四稿方案,目標清晰,環節上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活動過程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幼兒一直在操作過程中主動獲取科學知識。
1.取材方便,材料簡約。本節活動選用的材料為幼兒建構區的螺絲玩具,損壞的圖書,彩筆,印章等,在幼兒的生活中隨手可得。
2.活動設計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有相關經驗,才容易引起活動興趣。經?吹匠扇耸褂勉Q子、螺絲刀等工具,但成人從安全的角度考慮,反對孩子操作這些工具。而在本次活動中,卻鼓勵孩子們大膽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了使用鉗子、螺絲刀后取得成功的快樂。
3.整節活動始終貫穿著孩子發現問題、猜測解決方法、驗證解決難題這條主線,孩子們始終在探索的氛圍中,在自主活動中習得相關知識。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10
自接教了科學課以來,我就暗下決心要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科學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引導同學真刀實槍地做科學,逐步培養同學的興趣,激發同學的探究欲望,鍛煉同學的實驗與操作的能力,增強同學的情感體驗,使同學享受合作學習與勝利的樂趣,從而培養同學的科學素養。而這些我以前做得確實不夠,現在我要腳踏實地的做足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所以,課前我安排同學準備好實驗用品(從同學準備的實驗用品來看,同學對科學實驗的興致很高),自身也從實驗室借來了天平、量筒等實驗器材,盡管實驗室的器材不夠,同學沒有條件做分組實驗,但足夠可以讓我作演示試驗了。
當我帶著這些實驗器材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同學不謀而合的發出了一聲驚呼,個個都瞪大了眼睛。我明顯的感覺到了同學對實驗儀器的強烈好奇和對探求科學知識的迫切欲望,同時也為自身以前沒有認真為同學上科學課而感到深深的自責。
一堂課下來,我感到課堂紀律比以前明顯地好轉了,同學舉手回答問題也比以前積極了,有秩序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亂叫亂嚷,一盤散沙了。盡管沒有完成預計的教學任務,但我覺得同學學習科學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尤其是一些后進生也鼓足勇氣參與探究,這讓我感到欣慰。同時我也感到教學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缺乏之處,比方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合作意識不強烈;有的同學不善于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有的同學匯報聲音太小,表達的意思不明確;實驗結束時有的同學還沉溺其中,沒有傾聽他人的匯報……其實這些都說明同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而習慣的培養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長期的不懈努力?磥碓诮窈蟮慕虒W中我要更加注重同學的習慣培養。我希望這節課成為新課改的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后要堅持不懈地搞下去,為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同學,為鍛煉自身能力和提高業務水平而努力奮斗。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 篇11
可以說蛋是幼兒非常熟悉的一樣東西,他們經常吃蛋,也對蛋有著濃厚的興趣。圓溜溜的蛋特別惹人喜愛,會滾、會轉;薄薄的蛋殼一不小心,就會破碎;圓圓的蛋里還會孵出小雞……一只只蛋就是一個個秘密。
1、為了探尋更多關于蛋的秘密,我們開展了科學活動《彩蛋在哪里》。本次活動,我采用了分組的教學形式,活動的目標是讓孩子認識上下、里外等不同方位,并嘗試運用方位詞描述彩蛋的位置。
活動開始我以扮演小兔角色導入,并以小兔的口吻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帶來了很多的蛋,并一一出示自制彩蛋的圖片,請幼兒說說你們知道這些是什么蛋嗎?孩子們有的說“這是黃色的蛋”有的說“這是紅色的蛋”有的說“不對不對有紅色還有黃色還有蘭色”有的說“蛋上還畫了畫”我說對呀,這些蛋上有好看的顏色還有好看的畫,我們就給這些蛋取個好聽的名字叫“彩蛋”。
2、認識了彩蛋,活動第二環節我就以小兔角色告訴幼兒,我要和大家玩一個找彩蛋的游戲,我把彩蛋都藏了起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我都把蛋藏到了哪里。隨后我出示了掛圖,請幼兒觀察,再說說。有的孩子說在袋子里、有的說在籃子里、有的說在花盆里、有的說在柜子上、有的說在電燈上、有的說在報紙下有的說籃子外也有,等等,我發現孩子們對方位詞的了解和掌握還是很不錯的,但語句的表述不夠完整,所以在孩子們回答時我就及時引導孩子把話說完整。
3、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出示了一個箱子,請幼兒猜猜里面會是什么呢?孩子們說什么的都有,由于是小班化教學,人數相對少,我就請孩子一個一個把手伸進箱子里去感受一下,這時就有孩子說“老師是圓圓的東西”其他孩子也說“是圓圓的東西”我說“圓圓的那是什么東西呢”?馬上就有孩子想到了“是雞蛋”,“是彩蛋”于是我請孩子們一個人摸一個,真的是彩蛋,我讓孩子們自己說說自己的彩蛋是什么顏色的,并和傍邊的孩子比一比誰的彩蛋大,誰的彩蛋小,孩子們說的不亦樂乎。讓孩子們自己去感受、體驗、理解,從中獲得知識和快樂。
4、活動的第四環節是藏彩蛋,在第一次分組教學中,我采用了讓一半孩子藏,一半孩子找的游戲方式,我發現孩子藏的地方過于簡單,而且有的孩子喜歡藏到一起,比如有的藏在桌子下,有幾個藏在美工區的架子上,藏的地方很單一,藏的也不夠好,找的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經過反思,在第二次教學時,我采用了讓所有孩子都去藏,我來找的方式,我告訴他們可以藏的地方很多,要藏的好一點,不要讓我一下子就找到了,還有我找到誰藏的彩蛋,誰就要告訴我,你把你的彩蛋藏在哪?游戲開始,我蒙上了眼睛,孩子們在教室里熱鬧的藏起蛋來了,不時聽到孩子說“我藏好了,我也藏好了”我請藏好的孩子回到座位,等大家都藏好后,我故做神秘的開始找蛋了,奇怪了,孩子們一個人都沒有聲音,看得出他們真擔心我會找到他們的彩蛋。在尋找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藏的地方真多,有的放在了門后、有的放在了我們的保溫箱里、保溫箱外,有的放在了盒子里,有的放在了桌子底下、有的用衣服蓋著、有的放在了放藥的籃子里等等。讓我費了不少的勁。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1篇)】相關文章:
幼兒園游戲活動教學反思08-19
小學科學教學反思05-09
杠桿的科學教學反思04-27
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范文(精選32篇)04-16
精選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10篇05-18
精選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8篇05-05
精選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5篇04-29
精選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7篇04-03
精選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八篇03-29
精選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九篇03-24